朝氣蓬勃的少先隊員們戴著鮮艷的紅領巾,打著隊旗和隊鼓,手捧鮮花,從南京各個方向的學校,一隊隊徒步朝著城南的雨花台烈士陵園行進……這曾是南京每年清明前夕的感人街景,可已經多年不見了。
 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,雨花台烈士陵園就成為南京孩子心中的驕傲。不少老南京都記得,從幼兒園到高中,每年全校到雨花台祭掃烈士墓是雷打不動的。在春日明媚的陽光下,面對黑白照片上的革命烈士,會自然而然地有一些生命的歸屬感和生活的幸福感,有一份由衷的感恩和溫暖。那時,南京不少學校都有用雨花台安息烈士命名的少先隊中隊,這是孩子們莫大的榮譽和激勵。
  可現在祭掃烈士墓的學生正在逐年遞減。分析個中原因,可能有一些具體情況,如城市變大、交通安全、課程緊張和組織困難等,或有了其他緬懷革命先烈的方式。但一個城市的珍貴傳統是需要代代延續的,一種光榮的事業是需要精神傳承的。在英雄先烈身上,凝聚著人類最偉大的精神,閃耀著人性神聖的光芒。無論在什麼人文和經濟社會背景下,他們都是我們前進的燈塔。我們應對此無比珍惜,虔誠傳承。
  我們可能無法精確地算計出,淡忘扎根於幾代人心中的英雄先烈,喪失對英烈的崇敬感,會使我們精神家園“生態”和事業發展受到什麼樣的消解甚至破壞。但可以肯定,對一個民族和國家的歷史和人文,特別是對正在成長髮育的青少年,忘記過去,豈止可惜,更是可怕!還有,現在一些文學藝術作品和社會認識對烈士的扭曲,如對劉胡蘭和董存瑞的調侃等,也使孩子難以辨別。從小忘記先烈和不知感恩的後果堪憂。目前,社會上出現的一些信仰失重、行為失規、道德失範和心理失衡,與人的精神家園荒蕪不無關係。
  事實上,如果學校發自內心地重視,讓孩子們一年去雨花台或其他烈士陵園為先烈掃一次墓,有什麼難做到的呢?而且,烈士們的高尚人格及動人事跡,孩子們也會愛看愛聽,引發思索。  (原標題:祭掃烈士墓傳統不能丟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vi83vikm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